中国伊斯兰文化,顾名思义指确定在我国回族、维吾尔族等信仰伊斯兰教10个少数民族社会里的一种伊斯兰文化,是中国民族化的伊斯兰文化。它是中国各族穆斯林在长期的信仰实践和生产、生活实践中,以《古兰经》和圣训为指导原则,以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为特色,并兼取吸收各民族固有的本土文化和社会习俗逐渐积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为各族穆斯林普遍认同和效法的社会意识、行为方式、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和心理习俗等内容的综合体。千百年来,它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意识形态已渗透这些民族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成为中国各族穆斯林精神生活的支柱和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各族穆斯林的信仰生活和文化生活,而且也扩大了中国思想界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毫无疑义,它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一支独特的文化元素。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对于这一重大的中国文化现象,却有人好象视而不见或进行曲解,近年来受西方反伊、黑穆思潮影响,有些人企图把中国伊斯兰文化人为的从中国文化中割裂开,在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要警惕这种不利民族团结的文化分割。例如,这些年来海内出版的一些有关论述中国文化的著作中却将涵盖我国10个少数民族的伊斯兰传统文化排除在外,似乎中国就是一个纯而又纯的汉文化社会。不仅国内研究者是如此,就是大多数研究中国文化的国外学者,也往往将中国文化与汉文化相提并论,很少注意研究独具浓郁民族特色的中国伊斯兰文化。另外在网上一些人却从根上否定伊斯兰文化的“中国化”、“民族化”,在他们看来,中国伊斯兰文化不是伊斯兰的“中国化”,而是“伊斯兰教的汉型制化”或“儒家化”。上述这两种意见表面上看是对立的,实际是从不同角度来达到一个共同目的,就是否定中国伊斯兰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应有地位。
中国伊斯兰文化既是世界伊斯兰的中国化、民族化,其思想和理论来源自然是由国外阿拉伯等地区移值、输入的。但是,作为中国10个少数民族精神生活的支柱和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它的形成和发展则是中国社会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中国穆斯林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这就是说,伊斯兰的信仰和文化,是从阿拉伯地区传播来的种子,它远涉流沙,传到多民族的中国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形成了适合中国社会情况的伊斯兰思想文化,是由中国社会的特点所制约和决定的,是在中国长期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完成民族化的。因此可以认为,中国伊斯兰文化的根子在中国而不在阿拉伯或是别的什么地方。再从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连续性来看,毫无疑义,它一方面包含着对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某些有价值成果的吸收和改造;另一方面,也吸收和融合了中国穆斯林诸民族的固有文化。所以,它和中国文化分不开。正如有些学者所指出:“今日人们所闻所见的中国伊斯兰教,实际上,乃是在中国大地上完成了地方化和民族化的伊斯兰教。”这是深切理解和研究中国伊斯兰文化的有识之见。
当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深入发展,研究中国文化不能不研究中国的伊斯兰。无视或否定伊斯兰文化在中国文化研究中的地位,如果不是文化视野的过于狭窄,那就是对“中国”的理解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不仅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文化偏见,以至产生社会矛盾(就以往的经验来看),而且也不利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日益频繁的交流和彼此的了解,不利于各民族之间达到平等、团结。
应该看到,由于伊斯兰自身的文化物质和外来属性,同我国本土的汉文化不尽相同,这是不同民族社会实践的不同结果,它并不妨碍不同文化背景的各民族的进一步社会实践。如果我们以自己的文化眼光去看待其他族群和文化,那么很显然,我们不仅无法了解他人,而且也无法了解自己。
当前,中国正在深入开展着一场轰轰烈烈的现代化社会改革,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适应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这个问题突出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同样,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坚持自己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如何适应中国穆斯林民族的现代化发展,这个问题也紧迫地从实践与理论两个方面提了出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一个民族的现代化决不应该割断自己本民族文化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