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
各位朵斯提:色兰!
伊斯兰教历来非常重视礼节教育,伟大的真主在《古兰经》中说:“有教养的人确已成功”(87∶14)。伊斯兰教主张穆斯林要做“有教养”的人,而“有教养”中,包含了讲文明、守礼节、有礼貌,所以讲文明、守礼仪是每个穆斯林应当具备的美德。
每个民族、每个宗教,其文明礼仪有许多共同点,也有一些各自不同的内涵,伊斯兰教这些方面亦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先知穆罕默德在生活与社会交际中十分注意讲文明、讲礼貌,事事做到有礼有节,在个人礼节、公共场合、邻里之间、社交礼仪、家庭礼仪等礼节方面,为我们做出了优秀的榜样,正如《古兰经》中说:“希望真主和末日,并且多多记念真主者,你们有使者可以作为他们的优良模范。”(33∶21)正如穆圣所说“我被派遣就是为了完美各种美德”(铁尔密孜辑录)。作为穆斯林,我们每个人理应认真效仿学习穆圣的这些言行举止,做一个讲文明守礼节的穆斯林。
一、伊斯兰教注重个人清洁卫生。个人清洁卫生是个人礼节的基本要求。美好的外在形象,使人赏心悦目,这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古兰经》中说:“真主是喜爱清洁者的”。(9∶108)伊斯兰教不仅要求人们做礼拜以及各种宗教活动时要讲究个人的清洁和衣着的整洁,这是对主敬畏的一种体现,而且还要求人们平时也要注意卫生整洁。所以,伊斯兰教规定每日做五番礼拜前,要用洁净的水清洗身体的部分肢窍:双手及臂、脸部、头部、口腔、耳朵、脖项、双脚及小腿,达到内清外净,而后以虔敬的心态去做礼拜。这里,穆圣曾十分形象地打了个比喻,他对着圣门弟子们说道:“假如门前有一条流淌的河流,你们每天在河里洗五次澡,身上还会有污垢吗?生门弟子说不会再有污垢,穆圣说:这就如同每天的五番礼拜。”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穆圣还将先知伊卜拉欣洁净身体的十件主命事项:刷牙、剪髭、修须、剃阴毛、拔腋毛和鼻毛、割礼、剪指甲、做割礼等定为圣行,鼓励人们经常清理身体各处的污垢, 提倡勤洗手、勤刷牙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据艾卜胡莱勒传述:先知曾说:“有五件事是人类天然的习惯:割礼、剃阴毛、修剪指甲、拔腋下毛、剪短髭。”(布哈里圣训辑录)按教法规定,一个穆斯林应当常洗大净,一周就应洗一次,最多不得超过40天不洗澡,否则被视为非法的行为。
在这方面,穆圣身体力行,是我们的好榜样,他经常保持着娇好的面容,皮肤绵软,气味芳香。据艾奈斯传述:“我摸过的任何丝绸布缎都不如穆圣的手掌那样柔软,我闻过的任何香味都不如穆圣身上散发的气味那样香。”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既是对真主敬畏的表现,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可以说,伊斯兰教所规定的清洁观是对人类生活的一种指导。
二、伊斯兰教注重服饰得体优美简朴。在穆圣时代,阿拉伯人穿着比较暴露,不文雅。甚至在朝觐环游天房时,他们都赤身裸体游转,故穆圣在伊历第九年派艾布·拜克尔和阿里带领大家朝觐时,让阿里在宰牲日演讲。据栽德·本·叶史尔传述说:我问阿里,你在这次朝觐中奉命传达什么?他说,我奉命传达四件事:只有信道的人才能进入天堂;赤身裸体不得游转天房;今年后异教徒不得再朝觐;谁和穆圣有个约会,那么就要完成许约。(穆斯奈德艾哈迈德)所以,伊斯兰来临后,穆圣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改变阿拉伯人过去不修边幅的陋习。真主降示《古兰经》说:“阿丹的子孙啊!我确已为你们而创造遮盖阴部的衣服和修饰的衣服,敬畏的衣服尤为优美。这是属于真主的迹象,以便他们觉悟。”(7∶26)真主通过穆圣教导人们要穿着得体、端庄大方。伊斯兰教倡导服饰优美适中,不要暴露羞体,不要豪华浪费;严厉禁止女扮男装或男扮女装;男士更不可太过华丽的穿用丝绸,穿金戴银;不可因穿着华丽而自鸣得意地傲慢行走。我们的先知穆罕默德虽然衣着朴素,一生简朴,但特别注重卫生整洁,据艾布·布尔岱传述:圣妻阿伊莎曾向他拿出一件很粗糙的上衣和裤子,然后对他说:“先知归真时就穿着这两件衣服。”
穆圣在参加每周一次的聚礼时,非常讲究卫生与衣着,这一天的穆圣所做的事情有三件:穿整洁的衣服、清洁卫生和涂抹香料。其中包括刷牙、理发、剪指甲、剪短胡须。平时走到哪里,他都随身带着牙刷,他曾说:“假如我不担心我的民众受不了,我一定会让他们每天五次礼拜时刷五次牙。”故伊斯兰教法规定,在每一年的两次会礼日,要遵穆圣的先行,清洁个人卫生,穿着漂亮的衣服,涂抹喜欢的香水。
此外,穆圣还将服饰的理念上升到对主的敬畏,据贾比尔传述:艾布·艾哈瓦绥说,我穿着破烂的衣衫见穆圣,穆圣问我:“你有没有财产?”我说:“有。”圣人又说:“什么财产?”我说:“有骆驼、羊、马、奴隶等财产。”穆圣说:“既然真主已把财产赏赐给了你,你就应该在你的身上体现出真主对你的恩惠。”(艾布·达乌德、奈萨仪辑录)所以,我们不要把服饰简单地看作只是遮盖身体的,而要认识到每个穆斯林的服饰体现了真主对我们的爱和我们对真主的敬畏,真主赐予我们的,我们就应充分享用,从而体现真主对人类的仁慈。正所谓:服装之中有教门。
三、伊斯兰教注重语言文明讲究礼貌。语言文明讲究礼貌是穆斯林日常生活中道德品格的重要体现。大家知道,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人们表达意愿、思想情感的媒介。语言也是一个人道德情操、文化素养的反映。在与他人交往中,如果能做到言之有礼,谈吐文雅,就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相反,如果满嘴脏话,恶语伤人,就会令人反感讨厌。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真主在《古兰经》中给我们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一句良言,好比一棵优良的树,其根柢是深固的,其枝条高耸入云,⋯⋯一句恶言,恰似一棵恶劣的树,从大地上被连根拔去,绝没有一点安定。”(14∶24、26)
故伊斯兰教要求人们在与人交流时,要讲究语言文明,不恶语,不谩骂,不得以他人肢体上的残缺来起诨名,或加以嘲笑。《古兰经》中指出:“信道的人们啊!你们中的男子,不要相互嘲笑;被嘲笑者,或许胜于嘲笑者。你们中的女子,也不要互相嘲笑,被嘲笑者,或许胜于嘲笑者。你们不要互相诽谤,不要以诨名相称;信道后再以诨名相称,这称呼真恶劣!未悔罪者,是不义的。”(49∶11)
伊斯兰教初期,蒙昧时期的烙印在阿拉伯民族身上体现得还很多,他们经常给别人起诨名,甚至给穆圣也起外号。所以《古兰经》、圣训中有许多经文,教导人们如何跟他人交谈。真主在《古兰经》中给人们提出了要求,他说:“你应凭智慧和善言而劝人遵循主道,你应当以最优美的态度与人辩论,你的主的确知道谁是背离他的正道的,他的确知道谁是遵循他的正道的。”(16∶125)(下转第54页)
(上接第45页)据艾奈斯说:“我服侍主的使者10年,他从未对我说过“呸”、“讨厌”、“你为什么这样做?”、“你为什么不那样做?”、“就这样做”等言辞。(布哈里辑录)
据圣门弟子们传述,穆圣在与人交谈时态度诚恳、亲切和蔼,声音清亮,音调优美,说话清晰简练,用词远离恶言秽语,他劝化人时一丝不苟,力进忠言。波斯著名诗人哈菲兹从文学的角度评价圣训说:“圣训短小简练,含义深刻,语言优美,修辞华丽,详略得体。此外圣训中没有生僻晦涩或俗气的词语。每一段圣训都真实感人,不欺骗、不谩骂、不挑别人的缺点,语言不紧不慢,清晰明了。人世间,再没有比圣训那样流畅、优美、感动的话语了。”
一言以蔽之,个人礼节虽属个人行为,但是在人际交往中却占有重要地位,清爽宜人的容貌、庄重的外在礼节、美好的言辞既能开创良好的人际关系,利人利己,又利于民族宗教的和谐发展。
祈求伟大的真主引导我们每个穆斯林都成为知礼貌、重礼节、讲礼仪的仁义之士!阿敏
(作者系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教师、阿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