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单家集陕义堂清真寺
爱国主义事迹

 一、场所简介

单家集陕义堂清真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兴隆镇的单家集单南村,筹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于宣统二年(1910)落成。该寺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由门楼、礼拜大殿、沐浴室、教长室、当年毛主席会见阿訇的厢房和与清真寺相连的农家小院组成,1984年对礼拜殿进行了维修,清真寺现有坊民300户1,300人。

1935年10月5日,毛泽东率中央红军途径单家集,当地群众盛情接待。在清真寺北厢房,主席与阿訇马德海促膝交谈,阐明党和红军各民族团结、平等以及尊重回族习俗等政策,并夜宿于此。红军队伍纪律严明,尊重回族风俗,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堪称民族团结模范。在中央红军来之前,红25军在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吴焕先率领下,冲破敌人围追堵截,来到六盘山下回族聚居的单家集,就地休整三天并赠送了“回汉兄弟亲如一家”锦匾。红一军团组织成立了“苏维埃政府”。中国工农红军三次途经这里,给当地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感召后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单家集人,团结奋进,努力拼搏,奏响了一曲又一曲民族团结、共同致富的高歌。

1993年,在毛泽东主席100周年诞辰之际,为弘扬革命传统,缅怀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单家集回汉群众自发树碑,威严庄重的“人民救星,一代伟人”纪念碑展现在肃穆典雅的陕义堂清真寺门前。2006年,为庆祝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单家集搬迁21户农户,在陕义堂清真大寺门前修建了占地7,000平方米的单家集民族团结广场,设立了红色文化书屋。宏伟庄严的民族团结纪念碑与肃穆典雅的清真大寺相对应,成为单家集历史文化名村的象征。

1993年,单家集陕义堂清真寺一同被命名为“西吉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单家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2010年,单家集被自治区命名为“全区历史文化名村”。

二、爱国主义事迹

陕义堂清真寺所在地单家集,一个古老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回汉杂居村。说它古老,是指它的名字早在康熙二年就已载入地方史志;说它充满传奇色彩,是说单家集人不甘贫穷与落后,与天斗,与地斗,把一个破烂不堪、满目疮痍的穷山村,建成了一个名扬四方的小康村,激励着周边十里八村的人们到这里“淘金”,吸引着许多新闻媒体的记者来这里采访,单家集的精神风貌和先进事迹,时不时地见于报刊和电视上,带动着毗邻地区的干部、群众,向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单家集位于六盘山脉西麓、甘宁两省区数县(甘肃静宁、庄浪、会宁,宁夏隆德、固原、西吉)交界地带,中(卫)静(宁)公路202线穿村而过,是方圆有名的“旱码头”,交通方便。单家集共有855户3,897口人,其中回族占99%。原属甘肃省静宁县,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划归西吉县,是一个极具革命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地方,陕义堂清真寺前的红军长征纪念碑格外引人注目。按照伊斯兰教习俗,清真寺门口是不立碑的,但矗立在这里的纪念碑,却超越民族和宗教,无声地见证着一段历史,诉说着一种情怀。

1935年8月到1936年10月,红军三过单家集,一代伟人留宿于此,受到当地回族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支持,并建立了中共静宁县委和静宁县苏维埃政府,同时成立4个党支部以及单家集、兴隆镇、公易镇、将台堡、平峰镇等10个区和30多个乡苏维埃政府、农民协会,发展党员135名,其中回族党员65名,共青团员12名,“扩红”253人。以此为中心,开辟了3,000多平方公里的红色游击区,组织了200多人的游击队,配备了184挺(支)机枪和步枪,正式成立了回民连。从此建立了这里区、乡地方武装,形成了农村包围城镇的大好局面,长征从此走向胜利,广大人民群众从此开始了为翻身求解放而不懈的革命斗争。1935年8月中旬,红25军在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等带领下来到兴隆镇、单家集一带休整了3天,军政委吴焕先指示大力开展民族政策教育,并亲自主持制定了“三大禁令、四项注意”,即禁止驻扎清真寺,禁止毁坏回文经典,禁止在回民家吃大荤;四项注意:一是讲究清洁,二是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三是不准乱用回民器具、回民水桶在井里打水,四是注意回汉两大民族的团结。同时,拜访了清真寺并赠送“回汉兄弟亲如一家”的锦匾,回族群众齐集街头设案摆放油果送行,使红军与回族群众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军民关系不胫而走,从此,红军每到回族地区,都能得到回族群众的支持和帮助。

长征途中红军最缺的是药品,就连红军伤员也常无药救治。然而,当时村上有一个村民患腹胀性疾病,生命垂危。红25军医院院长钱信忠,慷慨拿出比金子还珍贵的药品,还亲自给这个病人做了手术。红25军的行动,使当地回族群众第一次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一支为穷人打天下的军队。

1935年10月5日,村里人听说又有红军要来,便自发地打扫街道,早早在街上摆了许多桌子,上面放着各种吃的东西。下午毛泽东率领红军进村时,村民以最隆重的礼仪欢迎红军,并用回族人丰盛的“九碗席”招待毛泽东。红军领率机关也发出三条指示,要求指战员不许在清真寺周围扎营,不许在单家集吃汉民饭菜,尊重回民经典,保护清真寺。此举,使红军进一步赢得了回族群众的支持和拥戴。

一代伟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专门拜访了清真寺的阿訇,宣讲革命的道理、北上抗日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主张,共叙军民情意,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重申了“三大禁令、四项注意”。在这里酝酿起草了《回族人民的宣言》,《宣言》指出:根据民族自决原则,回民自己的事情,由回民自决;根据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我们保护清真寺,保护回民信仰的绝对自由;保护回文,发展回民文化教育;发展回民生产,改善回民生活。从此,回族群众更加坚定了跟着红军、跟着共产党走的信念。

当晚,毛泽东住在清真寺旁一户回族村民家的北厢房里,他睡不惯北方人家土炕,清真寺阿訇就卸下一块门板,放在土炕上让毛主席休息。次日上午,红军刚走不久,国民党的飞机就往村子里扔炸弹,清真寺差点被炸毁。

红军走后,留下两个受伤的战士。国民党军队进村搜查时,村里两户村民硬说是自家孩子,使他们躲过了敌人的残杀。

1936年7月,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率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红二十八军等西征,再次经过单家集,建立红色政权,并开展武装革命斗争,广大回汉群众为支援红军筹集300多套棉衣、500多匹土布、300余双军鞋、200多只羊、5万多块现洋,并送回了在长征时因病或伤残流落在这里受群众保护养伤病愈的红军战士。

西征红军在单家集驻扎40多天,帮助当地群众建立了静宁县苏维埃政府,组建了120多人的游击队,打土豪、分果实,使单家集人扬眉吐气,亲自体会到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红军热爱人民,人民拥护红军。”红军撤离时,有10多名青年参加了红军,走上了革命道路。红军走后,海固工委在单家集设立了联络站,先后选派卫一吾、王玉民、马长林、车万宝等同志,到单家集开展革命工作,他们宣传抗日,收集情报,发动群众,筹集粮款,为革命做出了贡献。抗日战争期间,单家集有30多名回族青年,奔赴抗日前线,与日寇浴血奋战。其中,单兴忠为国捐躯,血染疆场,单家集群众捐款慰问其家人,并赠送条幅“威震乾坤、气壮山河”以示纪念。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兰州时,单家集回汉族群众赶着100多头毛驴,驮着捐献的粮食,星夜兼程送到定西,以实际行动支援解放大西北,受到静宁县人民政府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单家集回汉族群众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当年的红军又回来了!”他们响应党和人民政府的号召,积极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捐款赠物,20多名回族青年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土地革命、公私合营、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等运动,更是热烈响应、积极参加。虽然在一度时期内,由于天灾人祸频繁,他们的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他们对党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始终没有改变。

三、新时期

改革开放后,陕义堂清真寺弘扬穆斯林爱国爱教、尊崇知识、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积极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团结互助、平等相处、共同发展”的理念,积极维护民族之间、教派之间、教派内部的团结和稳定,在处理教务上坚持“求大同、存小异、各行其是、互不干涉、相互尊重”的原则。在管理上,不断完善《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委员会职责》、《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制度》、《阿訇聘任制度》、《宗教活动场所开学阿訇职责》和《宗教活动场所大型宗教活动申报制度》,明确寺管会成员与教职人员的职责,实行民主管理。全体教民在寺管会的领导下,以崭新的面貌,全力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为全镇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经济社会大发展

单家集人遵循“农业解决温饱,二、三产业致富”的发展理念,重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同时把第二、三产业作为致富的主要手段,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单家集曾先后10余次获得县、市、区、国家级先进集体奖励;10多人获得县、市“致富带头人”和自治区、全国劳动模范,是当地政府确认和周遍地区人们公认的民族团结模范村、小康建设先进村、“三个文明”建设示范村。

◎民族团结树新风

单家集回族人口多,汉族人口少,回族不以人口多而盛气凌人,汉族不以人口少而自感受迫,两族之间邻里相处,平时交往密切。为了方便孩子交往,汉族有给小孩按回族常用经名起乳名者。双方重大节日期间互相拜贺是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至今仍坚持不懈;两族家庭婚嫁等喜庆事,常常互相走动贺喜,全村其乐融融。本村回族虽有格迪目、伊赫瓦尼、哲赫忍耶等不同派别,各派之间也有人数多少、力量大小之别,但绝少发生纠纷。人们持有较开明务实的宗教态度,普遍认为不同教派各有各的理解方式,教派之间应该互相尊重。长此以往形成的人际关系,促使单家集在经济、社会、民族等方面,不断呈现出与时俱进、团结和合、相互融洽、共同发展的新气象。

◎红色旅游谱新篇

改革开放以后,单家集人不等不靠不要,自寻生活出路,自找致富项目,逐渐改变了穷困面貌。生活富裕后,他们不忘党的关怀、毛主席的恩情,为了弘扬革命传统,缅怀一代伟人的丰功,于1993年自发捐款近万元,在陕义堂清真寺门前,修建了毛泽东主席100周年诞辰纪念碑,用中阿两种文字刻写“人民救星、一代天骄”八个大字,以示永志不忘。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单家集人再一次自愿让出家园,建造了7,000平方米民族团结广场和民族团结碑,镂刻中阿两种文字“人民救星,伟大领袖”,昭示后人铭记党的恩情,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长征精神,意气风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当地政府积极争取和早日启动实施红色旅游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广泛宣传动员,对陕义堂清真寺、毛主席会见阿訇旧址以及主席住宿的农家小院等革命遗址,在保持原有风格、旧貌的基础上,征求有关专家和革命前辈的指导意见,做了大量的修复和物品征集工作。一座拥有主房、侧房、厨房、磨房、粮仓、洋芋窖、圈舍和水井的完整农家小院,成为传承革命精神的见证。始建于光绪年间的陕义堂清真寺,曾历经过太多的沧桑,几经修复,以肃穆典雅的风格,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

相关新闻
 一、场所简介 单家集陕义堂清真寺...
 一、场所简介 同心清真大寺是宁夏...
 一、场所简介 宝塔区清真寺地处陕...
 一、场所简介 金川县位于四川省阿...
 一、场所简介 沈丘清真古寺坐落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