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同心县政协委员、同心县文化馆馆长、银川市城区政协委员、银川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银川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等职。作品、名录分别选入《中国当代国画家词典》、《中国当代书法家词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世纪专家》、《二十一世纪中日书画名匠全集》等十余部大型辞书辞典。书法作品先后被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毛泽东图书馆、外省、市书画院及专业学术单位收藏。多幅书画作品被作为礼品赠送沙特、美、日、蒙古、澳大利亚等国际友人。宁夏日报、银川晚报、华兴时报、新消息报、银川电视台、宁夏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分别专题报道其艺术经历。
1980年国画《开斋节》入选由文化部.中国美协等单位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并荣获三等奖;
1985年国画《常青图》入选国家民委等单位举办的展览,作品入编《中国穆斯林书画集》,原作捐赠国家残联;
1992年国画《岁月》入选北京《国际中国画展暨大赛》获荣誉奖,作品被收藏;
1993年国画《黄河水》入选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群星美术大展》;
1994年国画《花鸟》参加在菲律宾马尼拉举办的国际展,作品被收藏,并荣获“国际文化交流精英奖”;
1994年国画《黄河水》参加香港,台湾“华夏艺术国际展”获铜奖。并选入《当代中国名画鉴赏》;
1995年国画牡丹,书法等四幅作品参加在日本岛根县举办的“中国宁夏友好书画展”,并有作品售出;
1996年《孙中山先生》入选香港,台北举办的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联展》,获二等奖,作品被收藏;
1999年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八届“群星美术书法展”;
1999年美术论文《红杏出墙沁满园》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文学艺术研讨会”获一等奖;
2000年应邀赴越南河内市、北部湾等地就中国楹联书法事宜进行采风考察活动,归国后发表文章“中越风情大采风”,并获自治区文联、文化厅颁发的铜奖;
2001年书法作品入编由中国文联,西藏自治区编辑出版的《中华民族书画家大典》并荣获“西藏书画事业援助奖”;
2004年对联作品参加《中国楹联界首届自撰楹联书法展》,在北京军博展出。作品被收藏;
2005年书画作品参加“2004年中国书画历史盘点,国书画年度回顾展”获佳作奖,书法获提名奖;
2005年书画作品入选“中国书画百杰”,荣获“中国书画百杰”荣誉称号;
2006年由宁夏美协、书协、市文化局在宁夏展览馆共同举办《马瑛书画作品展览》及《马瑛书画作品集》出版首发式活动。同年获文化部文艺发展中心等单位颁发的“2006中青年书画百杰人物”荣誉称号;
2007年书法作品获第二届(山西)国际书画展优秀奖;
2008年美术作品获北京《2008奥林匹克之旅书画艺术展》金奖;
2009年应邀赴日本东京举办“中日书画家作品展览”并荣获东京艺术研究会颁发的“杰出艺术家”荣誉称号。
在墨海中立定精神,于笔锋下决出生活
——记回族书画家马瑛先生
大凡艺术作品,都是让人获得美的享受,从而使精神得到升华。我们正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皆处于追逐财富忙碌的路上。我坚信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净化心灵,并非一些道德家冠冕的说教就能够达到,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我认为,诗歌、绘画、书法等,都是能够实现人生美化的途径,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归于宁静,在美的氛围,或者说是境界当中,得到美的享受。认识马瑛先生也有十几年了,当时《艺术之光》创刊,作为责任主编,将先生体现回族同胞支持抗战的历史题材的画作《回民解放的先声》编入该刊。自此,与他结缘。欣赏马瑛先生笔下的民俗画、花鸟画、人物画、山水画,以及欣赏他的书法作品,是一种享受。
马瑛先生于1974年考入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学习,从师沙更世、金捷中教授,1977年毕业。1982年9月又考入中央民族学院进修一年。马瑛先生师承传统,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他临摹历代名家,提高自己的画艺,丰富自己。他临摹的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美轮美奂,让读画人读到了中国道家文化的幽邃博大。
在从事美术创作同时,对书法艺术锲而不舍,1982年在中央民族学院进修期间,得陈雄立、熊伯齐诸教授在书法篆刻上的亲授指点,学业有进。此后又对王羲之的《圣教序》《十七帖》《兰亭序》、颜真卿的《勤礼碑》《东方朔画赞》《麻姑仙坛记》、怀素的《自叙帖》、黄庭坚的《太白忆旧游诗》等书法名迹心追手摹勤学苦练,颇有所获。
长期的学习和积累,使得先生成为了一个学有所成的艺术家。先生以国画和书法见长,国画中涉猎全面,民俗、山水、人物、花鸟各科皆善。先生国画和书法的传统功底深厚,经几十载研习历代各家之长,为己所用。先生山水画、人物画,构思精巧,形似神俏,富有笔墨情趣,师古不为所役,创新而又得体,色彩构图,淋漓但不恣肆,流畅而又润泽,创造了清新灵妙、雅俗共赏的鲜明风格,达到神韵天成的境界。作品被多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媒体报刊、收藏机构、企业家老总、个人收藏。
马瑛先生的国画作品表现内容丰富,他画民族团结,他画引黄灌溉,他画城市建设,他画民族风情,一幅幅画作,记录了宁夏发展的蓬勃朝气。从他的画中,我们读出的是宁夏发展的历史。1989年马瑛先生创作了表现宁夏重大水利事件的扬黄工程《黄河水》。先生的家乡位于同心县,那里是扬黄罐区受益的一个地方,经过国家几年的投资建设,修泵站架渡槽,扬程几百米,实现了黄河水北调南上的伟大创举,为民造福,浇灌润泽这一方干旱的土地。先生用画笔记录了那段历史,当黄河水流到宁夏南部干旱山区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沸腾了,牵着牛,赶着羊,融入到幸福时刻的降临中。
马瑛先生于1994年创作的《塞上飞虹图》记录了银川黄河公路大桥建设的盛事。于2002年创作的《巨变》,记录了银川新华街城市建设的一幕。马瑛先生善于用画笔记录历史。先生于1998年创作的《关怀》,记录了周恩来总理于1956年6月接见回族青年洪维宗时的场景。先生创作的历史题材的画作《孙中山先生》同样是一幅精品力作。马瑛先生作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尤其对于复杂精细的花纹图案,需要极其耐心和细致。仔细观察他的作品中,不仅有写意的牡丹、兰花,还有生动活泼的花鸟鱼虫,个个惟妙惟肖,生动感人。
马瑛先生的花鸟画,具有浓浓的文人画的气息,读来,让人感觉到满纸的美弥漫四溢。他的《梅花图》,表现出中国文人那种桀骜不驯、凌寒独放的清奇风骨。《凌波仙子》,是文人精神世界的美好向往。《牡丹图》《竹石图》等都是马瑛先生常常表现的题材。马瑛先生的《梅花图》是一幅精品力作,构图着色明丽而不艳俗,将梅花凌寒独放的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先生将毛泽东主席的《卜算子·咏梅》的词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词句题写在画中,让画面充满文人画的浓浓气息。该画构思精巧,形似神俏,富有笔墨情趣,师古不为所役,创新而又得体。先生所绘的另一幅梅花图《冰清玉洁》同样是一幅精品力作,寄托了先生美好的思想情感。不仅梅花画得美,而且也富有色彩变换,极具唯美气韵。作品流畅而又润泽,创造了清新灵妙、雅俗共赏的鲜明风格。
数十年墨海生涯,马瑛先生绝不独守一格,而是尊重传统,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观赏其画,皆能觅出渊源而又有所别具一格的风采,可谓古韵新格相生,飘逸俊美并存。他的画中是中国元素,中国文化符号,浓郁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情跃然纸上。尤可赞许的是先生临摹的《八十七神仙卷》,足能品出“吴带当风”的韵致来。
马瑛先生认为,艺术只有在苦修中才能有所感悟,悟出真谛,从而有所进步,然后才有创新和突破。马瑛先生热爱自己的绘画事业,在勤奋耕耘中,走实实在在的路。一名画家需要通过数十年的创作实践才有可能真正取得艺术上的成功,除此之外,别无捷径可走。马瑛先生认为,画画是比较高兴的事,也是辛苦的事、艰辛的事,但马瑛先生乐此不疲,几十年坚持不断。但愿马瑛先生的艺术之路长青,我们期待他能有更好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