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红光清真寺爱国主义事迹

 一、场所简介

红光清真寺位于青海省海东地区循化县查汗都斯乡红光村,是全国唯一一所由红军修建的清真寺,是中国共产党工农红军被俘战士在循化县查汗都斯乡赞卜户村(现红光村)服苦役时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设计修建的。它造型独特,汇聚了红军的智慧和信念。清真寺与革命文物相融合,使它的社会功能及历史教育意义深远而伟大。1998年12月,经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该寺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海东地委、行署命名为海东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6年,该寺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青海省唯一一座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伊斯兰教清真寺。

二、主要事迹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后,红四方面军总部及所属之九军、三十军和五军共21,800余人,奉命西渡黄河,于11月10日组成西路军,在徐向前、陈昌浩等人的率领下进军河西走廊。蒋介石看到红军雄峙西北的战略态势,急命统治甘肃、青海两省的马步芳纠集10万余军队,对西路军进行防堵、围剿。红军指战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历时5个多月,歼敌2万余人。由于孤军奋战、敌我力量悬殊,红军西路军最终还是失败了。1937年,马步芳把河西走廊战役中被俘的西路军指战员400余人编成补充团工兵营,也称“森林警察局”,押往循化县赞卜户等地从事伐木、垦荒、修路、建房等苦役,期间被俘战士共开垦荒地1,700多亩,修建巨型水车5架、住宅围墙60多处、学校1所、水磨2盘、油坊5处等。其中,红光清真寺就是由红军设计、取材并修建的。

红光清真寺占地四亩,四合院布局,由唤礼楼、南北配房、大殿组成。唤礼楼为三层四柱亭子式,南北配房各五间为一面坡屋顶,大殿为山石顶、面阔,进深之间飞檐简瓦,花砖、屋脊两面坡式。被俘红军战士在建造该寺时,虽遭敌人的严密监视,但他们坚信革命必胜,采取各种方式与敌人进行了机智顽强的斗争。他们借烧刻砖瓦花砖时,巧妙地将五角星、镰刀、斧头、工字、领章等革命和工农红军标志图案刻在花砖之中,镶嵌在前殿正脊缠花脊筒上,点缀在礼拜殿的顶部。这些象征革命的图案至今仍在清真寺大殿屋脊上清晰可见。

西路红军被俘战士400多人中160多人死于劳役,少数人逃离。还有部分战士被善良的撒拉族群众接纳,招婿认亲,成为当地百姓的一员,才得以生存下来,在循化留下了自己的后代。多年来,当地群众在红军修建的清真寺做礼拜,在红军修的学校上学,种红军开的地,住红军修的房,使他们对红军有着无限的敬意和深厚的感情。他们说:“我们红光村能有今天都是因为红军。” 2009年为感恩红军,传承和发扬红军精神,红光村群众和寺管会自发组织投资10多万元修建了全国首座民间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为搜集红军西路军的有关资料和当年遗物,红光村村委和寺管会专门派人前往河西走廊、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高台西路红军纪念馆等处,行程达2,000多公里,搜集到了一批弥足珍贵的资料和实物,并自费制作了宣传展板89幅,整理实物资料10余件,向世人再现了西路红军当年生活的情景,教育子孙后代要铭记历史,感恩革命前辈。

虽然红军西路军失败了,但它为争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西路红军战史研究者、国防大学教授朱玉呼吁:“不能因为失败就湮没了一段历史,不能因为失败就否定了战士们的浴血奋战,作为中国红军的一部分,西路军的事迹同样可歌可泣。”而红光清真寺是一处保存完整的西路军革命文化遗址,它寄托着革命战士对革命胜利的希望,记录着他们在饱受压迫下与敌人斗争的顽强精神,承载着撒拉儿女对西路红军的深厚感情。

红光清真寺是相邻六个村穆斯林群众主麻聚集点,承担着5,000余名信教群众的日常思想行为规范教育,是宣传党和国家政策的重要阵地。多年来它一直倡导爱国爱教、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教职理念,不断把西路红军的革命精神、党恩国策和民族团结思想灌输给信教群众,使红光村和周边村群众积极向上、勤劳致富、民族关系融洽,同时该寺也成为全县乃至全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兰州军区、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解放军第四医院等省级单位也纷纷到红光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相关新闻
 一、场所简介 红光清真寺位于青海...
 一、场所简介 清真北大寺坐落在济...
 一、场所简介 安徽省安庆市南关清...
 一、场所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
 一、场所简介 本斋清真寺位于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