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真东北寺典型事迹
——第三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

 呼和浩特市清真东北寺初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历史悠久。

2013年11月27日,新的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在市委统战部、市民委、回民区区委、区政府、区宗教局和内蒙古、呼市两级伊协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决定重建礼拜大殿。原来的大殿早已不适应新的需要、新的要求,到主麻日、开斋节、古尔邦节,殿内根本就容不下,还得在殿前的院子里铺上毯子进行礼拜。鉴于上述情况,2014年5月26日,破土动工,整个工程预算350万元以上,当时遇到的困难首先是资金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工程如期进行,广大穆斯林兄弟姊妹为建真主的朝房,拿出自己洁净的钱财,捐款于清真寺,他们有的捐钱,有的捐工程用料,各尽所能、争先恐后,直到大殿落成所捐款达一百万以上。

打铁还需自身硬。寺管会主任孙福奎就是这样做的,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夜以继日,一心扑到建寺的整个过程中。在孙主任的带领下,全坊乡老不畏困难,顶着烈日,自己动手拉运木方、模板,拔钉子、拣废钢筋等等,做到各尽所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到9月27日大殿竣工,总投资330万元,占地1000平米二层大殿,可容纳1000人以上同时礼拜,新的大殿壮观、巍峨,古香古色、金碧辉煌,殿内灯光耀眼,崭新的红、蓝地毯铺设在金黄色的木地板上,独具风格的“呼图白”楼,整个大殿内的布局彰显出独有的伊斯兰建筑特色,为呼市地区的教门发展奠定了千年不朽的基业。

本着以寺养寺的精神,在重建大殿的同时,对餐厅进行了彻底全面的改造,地面铺设了美观的地砖,门窗全部更换,墙体贴上了壁纸,安装了漂亮的灯饰、吊扇,把原来的餐桌、椅子全部淘汰,换上了大理石餐桌,换上了带椅套的、舒适的靠背椅子,安装了热水器,更换了餐具等,焕然一新的餐厅,优质的环境,使前来过“乜贴”的、办婚礼的穆斯林同胞眼前一亮的感觉,感觉到舒适温馨。

更让广大穆斯林同胞放心的是清真寺餐厅所进的牛羊肉、油和其他食品,由一名寺管会成员亲自把关,亲自到市场去进现宰肉,这样就保证了肉食和一些食品的清真,毫不含糊,放心用餐。正是由于上述好的做法、好的管理、好的环境,所以来该寺过“乜贴”的、结婚的、就餐的人数越来越多,一些周边地区的穆斯林也慕名而来。

餐厅是该寺的经济支柱。他们注重抓了这一块,既要把好清真食品关,更注重餐厅人员的思想意识、职业道德,要用穆斯林的一颗心做好每一道菜,对得起广大穆斯林同胞,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加强寺管会班子建设,是寺内和谐的根本。这届新班子接受以往教训,坚持民主、公开、透明的原则,有事、有分歧,意见不统一,坐下来开会商量解决;成员明确分工,各自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这届班子是一个团结的班子、和谐的班子、联系教友的班子。

清真寺的财务收支、餐厅收支这一块是一个敏感区域,这届班子上任后,特别把财务放在重要位置,账目管理严格规范、公开透明、收支清晰,做到每月公开公布收支账目,接受监督,做到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

清真寺弘扬伊斯兰教的仁慈友爱精神,扶困济贫,开展慈善事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扶贫、济困、助残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每年斋月、宰牲节等节日,他们都给贫困户、孤寡老人、无依无靠的家庭、残疾人送去米、面、油、肉等,给予救助和进行慰问。

对本坊常礼拜的教友,生病住院,寺管会成员买上礼品进行探望、慰问,对故去的教友,送到墓地,体现了伊斯兰教友间的相互关切、关爱。他们的做法使信教群众感到温暖,在信教群众中树立了慈善理念,增强了宗教公益慈善的能力,鼓励信教群众为慈善做贡献。

他们还把服务社会、关爱社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积极引导组织本坊信教群众开展社会的一些活动。他们为玉树地震,为一些地区发生的自然地质灾害,先后组织本坊穆斯林捐款捐物,以实际行动支援了灾区人民。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之际,该寺做了大量的宣传,宣传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伊斯兰教界与党和国家同心、同德、同向的决心,营造爱国爱教的氛围。

几年来,该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有关部门和穆斯林大众的好评。清真寺将继续努力,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围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宗教稳定的目标,把工作做得更上一层楼。

相关新闻
 呼和浩特市清真东北寺初建于清光绪...
白国庆,在喀喇沁旗穆斯林群众中是一个...
  一直以来,运城清真寺始终保持中正...
 杨法珍主任从事回族伊斯兰教工作二...
斋月讲座活动是我会教务活动制度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