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者的风采

 在与新冠病毒博弈的战场上,活跃着一个个回族白衣天使的身影。他们中有子承父业全家上阵的,有装备不齐仍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有不忘医者初心恪尽职守的,有顾大家舍小我无私奉献的……,他们用逆行者的风采谱写了新时代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赞歌。

“现在轮到我了”

“现在轮到我了!”

2003年,父亲在妻子、儿女的目送下奔赴一线抗击非典;2020年,儿女、儿媳在父母的目送下前往抗“疫”一线……

相似的战场,两代人的接力。17年的跨越,他们和父辈肩负着共同的使命:救死扶伤,早日战胜病魔。

17年前,父亲说:“背后是父老乡亲,我们不能退!”那年“非典”肆虐,摆斌的父亲摆奇挺身而出,坚守在抗疫最前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任孝感市中心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的摆奇,主动请缨加入了医院抗击“非典”的医疗组,一直在最危险的隔离病房坚持战斗。

“当时我已经54岁了,眼看快到退休的年龄了,说不害怕那是假话,但看着孝感肆虐的非典,身为一名老党员,我告诉自己必须站出来做点什么。”提起2003年的那一刻,如今已是七旬高龄的老爷子摆奇满是感慨。那时物资短缺,技术也不是很发达,不少人对非典都心存恐惧,但他和同事们仍毅然请战,走上了一线。“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虽然很不容易,但我们最后还是打了胜仗。”

在父亲的影响下,哥哥摆斌从了医,妹妹摆洁也选择了到医院工作。17年后,当疫情再度来袭时,他们说:“爸爸,现在轮到我们上一线了!”

“爸,我想跟您说个事儿。眼下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我、文学还有妹妹都想去一线战斗,这段时间不能来看您了,您要多注意身体。”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摆斌夫妇与妹妹摆洁都请愿加入抗疫一线。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现在轮不到我了,我的孩子们替我上一线。家里你们就放心吧!”听罢父亲的话,他们简单收拾了行装,立即奔赴战疫前线。

 

摆斌是孝感市中心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妻子夏文学是中心医院主管护师,妹妹摆洁是医院的审计师,出发前他们相互打气,他们都只有一个信念:消灭病毒,挽救生命。

 

摆斌进入隔离病区的前一天,夏文学因髋关节滑膜炎住进了医院,为了抗疫,妻子只能独自住院治疗;而当摆斌走出隔离病房时,他却突然得知妻子正准备进入隔离病房,奔赴最前线。“没想到我刚走出隔离病房,就得知她正准备进去。隔离病房是我们共同的战场,我们就这么擦肩而过了。”

 

随着疫情的爆发,患者人数日渐增多,孝感市中心医院的就餐压力陡然增大,加之管控升级,食堂大部分员工都因隔离在外而无法返岗。物资采购难度大、就餐选择受限、众口难调……一个个现实问题亟待解决。身在审计科的摆洁主动请缨,到总务食堂帮忙协调。她仔细对照“三区二通道病区标准”策划送餐路线;为了减少与外界的接触,降低感染风险,她和同事们亲自搬运、择菜、打包盒饭,所有人都几乎处于无休状态,超负荷运转着。“看到一线的哥哥嫂嫂那么拼,身边的同事那么累,我也只能多做一些后勤保障方面的工作,累一点算得了什么呢?”

摆斌说,他会和亲友们发扬父亲的逆行精神,持续战斗,直到取得战疫的胜利。

“盼你平安归来”

王若平时在深圳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1月18日返乡准备欢度春节时,新闻、朋友圈、同学群都已经刷爆了。疑似、确诊病例数据不断增长,感冒药、医用手套、口罩相继售罄……孝感,这片他从小生长的土地,正经历着一场磨难,这里的人们正面临着一场残酷的战斗。妻子彭梅君是孝感一家三甲医院的呼吸内科主治医师,1月15日以后其所在医院收治的发热病人逐渐增多,1月23日医院安排她负责管理一个新改造的隔离病区。

妻子回家越来越晚,午休时与孩子视频的时间越来越不固定。有一天她下完夜班后,回家只睡了不到四个小时,接到电话便又立即奔赴医院。王若送妻子去医院,一路上人烟稀少,结合那几日各种新闻消息,他便意识到事态之紧急。目送着妻子义无反顾地踏上医院大楼的台阶,他的内心感慨万千:网上所评的“最美逆行者”,就在刚才还紧紧攥着我的手呢!

刚开始防疫物资十分紧缺,视频时王若问妻子:“武汉大医院的医护人员都穿防护服了,你们为什么没有呢?还有口罩,怎么没戴N95呢?”妻子回答说:“医院领导要求优先将N95口罩供给患者使用,我们暂时戴两层一次性的医用口罩。”一阵莫名的心酸突然间涌上王若的心头。父亲得知彭梅君没有N95口罩后,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孝感城区的各大药房,终于在一家药店中买到了20只。老同学几经周折寄来了防护用品,王若收到后第一时间送到了中心医院。

一次,王若在母亲的催促下给妻子送日用品,明知不能相见,但他仍心存侥幸。妻子的同事接过东西,说会替他转交,由于那是高危病区,他未能进入。隔着走廊尽头的玻璃门,他看到了妻子身穿防护服从病房门口闪过的身影,内心得到了一丝宽慰。好歹穿上防护服了,好歹有面罩了,回去的路上他不断这样安慰着自己,但也有些懊悔,应该把羊肉汤带上的……

要担心的事情太多了!每天早上醒来,王若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看疫情动态,随着确诊人数的激增,他的心情越发沉重。妻的防护够不够?与患者的接触多不多?有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已经一个多月了,她身体能否撑得住?有时候,女儿会拿着没电没卡的旧手机自言自语:“喂,你回不回来啊?你到哪儿了?打病毒就不见我了?”好像真的在和妈妈通电话一样。

 

身为一线主治医师,彭梅君秉承着救死扶伤的职业操守,肩负着抗击疫情的重大责任,亲人们也都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全力的支持!父亲是孝南区伊协的秘书长,他深受鼓舞,组织动员孝感市回族群众捐款13000余元。王若也学着妻子的样子,主动参与了安陆版火神山的设计,一天一夜通宵赶制完工。他每天都让自己尽可能的忙碌一些,做清洁、搞消毒,陪孩子阅读、玩耍,甚至和母亲抢着洗碗、晾晒衣服,只为了让安静等待的时间更少一点;他尽可能地多吃、多锻炼、多睡觉,时刻给父母、孩子测量体温,只为了让妻子的顾虑减少一点……王若自觉能为妻子做的甚少。此刻他只想跟妻子说一声:“彭医生,你好!”当初,他以这样的方式把妻子哄进了家门;如今,他以这样的方式期盼着妻子平安归来。

“信赖我,我就不能辜负大家”

雷兆明,竹溪县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自疫情苗头初现以来,他始终牢记中医人的初心与使命,坚守在抗“疫”一线。1月22日,新冠疫情初现,他第一时间启动医院预检分诊台和发热门诊,抽调感染科全部力量投入到发热门诊的工作中去,时刻掌握发热病人接诊、分诊、转诊的情况和数据统计汇报工作的进度。截至3月9日,发热门诊共计预检分诊967人次,接诊438人次,转诊38人次,各项工作都安全有序地开展着。

 

2月6日,疫情形势愈发严峻。在他的提议下,医院率先打造院内隔离病区,并抽调了中医院西城分院全部力量进行支援,以便防患于未然,迅速应对疫情。 2月12日,医院被正式确定为全县医学观察病区,他迅速安排,协调畅通各个环节,参照已试运行的隔离病区完成了全部病区的改造工作,原有病人全部迁移至西城分院。30多天以来,医护人员日夜守护、救治着每一位发热病人,在他们的不懈努力和患者的全力配合下,截至3月7日,医学观察病区收治的240余名患者全部出院。

为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促进疫情防治,1月24日医院成立了12人的院内中医疫情研判组,雷兆明担任组长。在他的带领下,小组很快推出了预防新冠肺炎的中药方剂。他们还针对医学观察病区的不同患者辨证施治,研究适合各人体质的中药制剂,做到“一人一方”。至3月9日,共计提供预防中药2.3万余剂,为医学观察病区的患者开具中药汤剂2300余剂,为疑似病人提供中药1600余剂,为确诊病人提供一人一方中药汤剂450余剂。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病人在病症改善率、肺部CT影像好转率方面疗效显著。

 

自疫情发生以来,以雷兆明为首的院内专家疾病研判组每天下午都要召开疫情研判会,对当天做过放射、检查的所有住院患者的各项报告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分析,提出观点、给出诊疗建议,并确定其是否符合出院标准。晚上,针对当天收集的尚未解决的问题,他会再召集相关部门开会,协调调度,以求迅速解决。每当遇到病人会诊、特殊病人接收等情况,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完各种事务时往往已是深夜,他还要回到办公室,记录下当日的工作情况并制定好次日的工作计划和相关患者的诊疗方案。他每日必做的一项工作就是静下心来,结合自身的抗疫经历,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做好抗疫工作奠定基础。他还立足于工作实践提炼出了一份《人大代表建议》,从补短板、引人才、重应急、重中医、兜底线五个方面进行了说明,并及时上报给市人大,履行了一线医务代表对人民群众的责任。

 

雷兆明的一天是忙碌的,但即使再忙,他每日也要在四楼的名医堂坐诊一上午。每看完一个病人,他都会回复1-2个电话,交办和协调工作。病人们常笑他工作太忙了,他总是这样说道:“大家信赖中医、信赖我,我就不能辜负大家,办公重要,看病更重要!”

“雷院长,我们的医护人员紧张,能想办法给调整增加些吗?”“雷院长,病人们在医院里呆久了,不愿意住院了,怎么办?”下午一上班,雷兆明都要去发热门诊、急诊科、隔离病区等地方走一趟,检查各个环节是否存在纰漏,并及时了解医护人员和住院患者的情况,了解他们的困难与需求。听到这些问题,他总会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医护人员紧张,就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增加;患者不想住院、心理压力大,就及时对之进行心理疏导。一趟下来,总能解决四五个问题,他也就放心了。

春节期间大一的女儿放假回家,但由于疫情发展迅猛,雷兆明与妻子王晓华都上了一线,无暇顾及女儿。“你和王晓华每天在医院,女儿的饭谁给做啊?”每当有人问起这个问题,雷兆明总是这样回答:“女儿上大学了,已经是大人了,她在家自己做饭吃,不需要我们照顾。”话虽这么说,但他每次说完都会沉默一会儿,很显然,在他的心中,对女儿总存着一份亏欠之情。“爸、妈,你们放心去战斗吧,我自己做饭,不用你们管。不过你们也要听我的,一定要做好防护。”女儿的话时常在他的耳边回响,他和妻子带着这份嘱咐和牵挂,坚守在抗“疫”一线。虽然欠女儿一次陪伴,但在雷兆明夫妇看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洪湖女儿脱下嫁妆上战场

春节时与家人围桌而坐,灯火可亲,是最触手可得的幸福,然而今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打破了很多人的生活节奏,他们“逆行而上”,家也成了他们暂时回不去的“远方”。

老湾回族乡六合村回族群众魏尚能的女儿魏芳是中部战区总医院感染病区的护士,现下正在武汉一线抗击疫情。2020年正月初三,本是魏芳与未婚夫徐剑喜结良缘的日子,正准备结婚的她却突然接到了医院的命令,要她去武汉抗击疫情。为了减少父母的担心,也为了避免家人的阻挠,她背着亲人租了一辆出租车准备直奔武汉。当出租车停在家门口时,她才对父母讲出了实情,看着意志如此坚定的女儿,父母只好表示支持,哽咽着叮嘱女儿要注意防护、确保安全。女儿乘的车逐渐从视野中消失了,母亲含着泪默默转身,进屋收拾起女儿结婚的嫁妆。

对于父母,魏芳心存愧疚,但她觉得更对不住新郎徐剑。好在徐剑十分理解并支持魏芳的选择,在与岳父母联系时他还主动宽慰两位老人,说对工作负责的人将来对家庭也一定会很负责。

在武汉,魏芳与其他战友一起,与死神在赛跑。他们以职责为担当,把病人当亲人。“进病房时穿得里三层外三层,口罩、帽子、护目镜、手术衣、防护服等一样也不能少。”全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十分闷热;口罩戴久了有时会感到呼吸困难,还会留下勒痕。难受的时候,她“恨不得一把将口罩抓下来”,但当她看到病房里那一双双充满期望的眼睛时,就又把这些不适全都抛诸脑后了。当病人产生绝望崩溃的情绪时,她便会给他们讲励志故事,并加以安慰,耐心得就如同幼儿园的老师一般。下班的时间到了,魏芳拖着沉重的双腿刚迈出病区,就被告知又有新病人运到了,于是她转过身,再次奔向病房,尽显洪湖儿女战斗杀场的英勇与豪迈。

 

市乡两级领导得知老湾有一位少数民族姑娘正奋战在抗疫前线,十分关心她与家人的情况,遂亲临魏尚能家进行慰问。领导托魏家亲人向魏芳转达:家乡洪湖的抗疫工作正在强有力地推进,家乡人民期盼魏芳同志在武汉抗疫一线再立新功,展现洪湖风采!

隔离患者的贴心人

陈露,石首市中医医院外科护士,石首市第八届、第九届90后人大代表。

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不期而至,面对异常严峻的疫情形势,陈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医护工作者、一名人大代表的奉献精神和本色。

 

她是无惧无畏的“逆行者”。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战争。虽为医护人员,但她也是父母最牵挂的女儿,是孩子最亲爱的母亲。面对疫情,她毅然选择逆行而上。1月28日下午,接到医院紧急集合通知的她,来不及和家人道别,简单收拾了几件衣服就出发了。来到医院后,当得知隔离区护理人员紧缺时,她没有丝毫犹豫,主动请战到隔离区的护理岗位工作。她在请战书中写道:“疫情当前,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一名人大代表,在人民群众最需要我的时候,我更要冲在最前面,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她是隔离患者的“贴心人”。在隔离区里的病人,有的恐慌、悲观、焦虑;有的发热、气促、胸闷;有的恶心、呕吐、乏力。她总是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们,不仅是按照医生的处方用药物为他们治疗疾病,更是用心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她经常陪伴在他们的床边,疏导他们、安慰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战胜疾病。哪怕被重重口罩戴得头晕胸闷,哪怕被层层防护服弄得汗湿衣襟,哪怕脸颊被防护装备弄得伤痕累累,她都无所畏惧。在她看来,这是她的使命,是她的职责。

 

她践行了医者仁心的神圣使命。疫情防控工作是辛苦的,为了落实岗位职责,她真正做到了顾大家、舍小家。由于疫情防控责任重大,她又战斗在隔离病区,根本无暇顾及家庭,照顾家中老人和孩子的重担全部落到了她爱人的身上。因为工作原因,她和老公常年聚少离多,本来想利用春节假期好好陪伴老公和孩子,弥补心中的愧疚,但却因为这场疫情打乱了计划。不能陪伴家人、不能给予孩子及时的照顾,她能做的就是把病人照料好。她用40多天的坚守,用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同事和患者的一次次点赞、一句句感谢、一封封信件,他们的肯定是对她工作最好的认可。

生命重于泰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命令。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医务人员,陈露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付出彰显着责任与担当。

相关新闻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委统战...
 6月10日,江苏省伊斯兰教协会庆祝建...
 2021年6月8日,昆明市伊协组织全市伊...
 2021年6月8日,由天津市伊斯兰教协会...
 为推进“党亲国好法大”教育...